總統蔡英文參觀2018台北國際智慧機械暨智慧製造展。 圖/工業局提供

2018-06-21 20:03經濟日報 陳華焜

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於107年7月實施屆滿2年,在業者與政府的努力下,106年臺灣機械業產值已突破兆元,讓機械業成為繼半導體、面板後,臺灣第三個兆元產業。在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的配合下,智慧機械產業快速成長。

「天時」:因應少子化的衝擊,全球產業都在進行革命,讓產業生產走向智慧化,並且做得比人工更好、更精確、更有效率。

「地利」:臺中是機械產業聚落重鎮,傳統產業加了智慧,成為智慧化生產;精密機械加了智慧也成為智慧機械,可謂是兩頭並進。

「人和」:政府勾勒五加二產業創新藍圖,與德國相同,皆訴求產業必須借助創新研發、服務創新,輔以中央、地方政府及企業共同打拚與投資,力求開闢嶄新生機。透過中央和地方密切合作,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立下堅實基礎。


依據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的統計,106年我國機械業產值達到約新臺幣1.1兆元,較前一年成長11.1%;同時因全球經濟回溫,各國投資擴廠及對自動化設備需求增溫,致我國機械出口額256億美元,創歷年新高,年增20.9%,為近6年最佳,而臺灣工具機全球的出口排名也由第5名提升為第4名。

107年1~3月機械出口年增18.3%,為近7年同期最大增幅。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指出,在全球自動化及客製化的帶動下,預期臺灣機械業未來每年將維持5%到10%成長,10年內,產值可望達2兆元。由此可見,智慧機械可創造附加價值,具有乘數效應,智慧製造則有倍數效果。

政府未來將從3個方向,擴大智慧機械的發展。第一、擴大資源整合,去年已成立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與智慧製造試營運場域,未來將連結更多的跨界、跨域創新研發資源,協助更多本土業者,在工業4.0領域站穩腳步。

第二、擴大培育高階技術人才,智慧化設備的研發、製造和應用,需要大量的高階技術人才,政府會持續支持各級學校,設置智慧製造人才的培訓課程,同時透過產學接軌,引導高階人才投入智慧機械產業。

第三、擴大設備國產化的比重,在製造業智慧轉型的同時,提升設備國產化的比重。我國有蓬勃的內需市場、完整的精密機械供應鏈,也有優質的人才和積極的政策規畫,只要繼續發揮既有的優勢,積極投入智慧機械的創新,機械產業將會持續在世界舞台占有重要位置。


文章來源:經濟日報